第一次装修的时候,我跟大部分人一样,对着瓷砖店的样品犯懵——销售说大尺寸显大气,哑光砖有质感,大品牌质量稳,我听着都对,掏钱的时候眼睛都不眨,结果住进去没三个月就开始后悔。
先说大尺寸瓷砖,当时看着750×1500的样品确实高级,销售说“铺客厅显空间大”,我咬咬牙买了。结果算账的时候傻眼:一片砖要三百多,比800×800的贵三倍,铺砖的工费还翻了番——师傅说大砖不好对齐,得加钱。等铺完一看,其实跟邻居家的普通砖区别真不大,可我平白多花了四千块,后来每次路过客厅都得念叨两句“冤种本种”。
再说哑光砖,当时觉得“高级感拉满”,结果成了清洁噩梦。我家孩子爱跑,每天回家踩得地面全是脚印;厨房的墙砖更要命,炒菜溅的油星子粘在上面,得用洗洁精蹭半天才能掉。有次朋友来家里,盯着地面问“你家是不是没拖地?”我赶紧解释“早上刚拖的”,脸都红了——这砖是好看,可擦起来比我妈当年的水泥地还费劲,你说图啥?
还有一等品瓷砖,我之前根本不懂等级,销售说“一等品就是稍微有点小瑕疵,不影响用”,我信了。结果铺的时候师傅皱着眉说“这砖边不直”,等铺完一看,缝隙大小不一,有的地方能塞进指甲盖。现在擦地的时候,缝隙里的灰根本抠不出来,我每次擦都得骂自己“当初怎么不看包装?”后来才知道,优等品是砖里的“尖子生”,边角齐、密度高,一等品就是“差口气”的,差的那口气,全变成日后的麻烦。
大品牌瓷砖我也踩过坑。
之前买了某知名品牌的砖,一片要一百五,结果搬砖的时候师傅说“这砖跟我上周铺的广东砖差不多啊”。
我去查了下,广东的二三线品牌,优等品才三四十一片,质量一样是瓷质砖,密度够、硬度高,铺出来效果没差别。
省下的钱我买了个智能晾衣架,现在晒衣服不用爬梯子,比花在牌子上香多了。
厚度的事儿更闹心。
第一次买砖没量厚度,买了8mm的薄砖,结果搬沙发的时候没注意,压裂了两块。
师傅说“薄砖抗压差,重物一压就裂”,我只能再买砖补,来回折腾花了一千多。
现在选砖我都带尺子,低于10mm的直接放回去——厚砖虽然沉点,但踩上去踏实,总比住两年砖裂了强。
平整度我也是吃了亏才懂的。
之前帮亲戚选砖,没检查平整度,结果铺完客厅地面有点晃,走路都硌脚。
亲戚找商家退,人家说“你自己没检查”,只能自认倒霉。
现在选砖我必做一件事:把两块砖面对面放,要是中间能塞进一张纸,直接pass——平整度差的砖,铺出来地面坑坑洼洼,藏灰就算了,万一绊倒孩子怎么办?
其实选瓷砖哪有那么多“玄学”?无非是别被“高大上”的名词忽悠,别为了面子花冤枉钱。
预算有限就选普通尺寸的优等品,怕麻烦就选亮面砖,要耐用就选厚的、平整的——毕竟瓷砖是要陪你住十年二十年的,舒服实用比什么都强。
你说是不是?
股票配资排排,炒股配资股票,重庆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